新闻资讯

保护加码创新提质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发布日期:2025-04-24 浏览次数:

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也是国际贸易的“标配”,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内容。4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系统介绍了2024年中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进展。

过去一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中国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引擎,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服务及国际合作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强劲动能。

制度筑基与保护加码:构建创新生态安全网

制度创新是知识产权治理的核心引擎。修订《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规、出台《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指引(试行)》、建立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印发《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制度实施方案》……2024年,中国加速完善法律体系。

在制度保障下,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空前,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知识产权违法案件4.4万件,专利侵权行政案件7.2万件,各级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案件54.4万件。

针对网络售假新趋势,市场监管总局稽查专员嵇小灵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组织81家电商平台签署自律公约,查办案件4.4万件,销毁侵权商品货值3.3亿元。下一步,将进一步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同时借助跨部门跨区域协作机制,强化对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的全链条追踪溯源和联合打击,让创新者不担心被“山寨”,让消费者放心安心在网上“买买买”。

此外,版权保护领域同样重拳出击。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透露,2024年删除侵权盗版链接362万条,封禁违规账户4116个,查办春节档电影盗版案件40件。“针对直播盗录等新形态,我们将加强水印追踪技术应用,严惩教唆未成年人盗录行为。”值得关注的是,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提升至82.36分,创历史新高。

在政策引领下,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2024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04.5万件,《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球首位;著作权登记总量突破千万,同比增长19.13%;认定地理标志产品36个,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显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升至第11位,26个科技集群跻身全球百强,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也是国际贸易的标配,同时也是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构成。”申长雨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围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制定了系统化的落实举措。一是持续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二是深入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三是强化知识产权源头保护,四是强化地理标志保护。

转化赋能与服务提效:激活经济发展新引擎

发布会上,专利转化专项行动成为年度亮点。全国27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完成134.9万件存量专利盘活,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同比增长29.9%,企业专利产业化率达53.3%。“我们推动专利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申长雨举例,2024年,开放许可专利超1.5万件,高校专利转化量同比增长39.1%。

此外,服务体系的优化也为转化注入加速度。全国34个城市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全国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增至367个,地市级服务机构覆盖率增至52.6%。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以地理标志为例,说明服务如何赋能产业:“湖南安化黑茶、广西螺蛳粉等123个示范区,带动年产值超9600亿元,重庆江津花椒通过国际认证打开海外市场。”

针对民营企业关切,申长雨列出专项举措:2024年,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受理民企预审请求34.5万件,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惠及4万余家企业,海外维权指导为企业止损超4亿元。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申长雨表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强与民营企业的常态化沟通,及时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更好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球协同与未来布局:开拓创新发展新格局

推动缔结《知识产权、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条约》,举办“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与意大利、法国等签署执法合作备忘录……2024年,中国深度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

王志成介绍了民间文艺保护的国际突破:“我们在温州举办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国际研讨会汇聚了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家版权局等机构的300余位国内外专家,共同探讨民间文艺版权保护的现状与未来,增进各国相互了解,为形成国际共识做出中国贡献,既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方案,也为国内立法吸纳全球经验提供窗口。”

  • 我要学车